石蟹

拼音
shí xiè
注音
ㄕˊ ㄒㄧㄝ ˋ

“石蟹”基本解释

1.溪蟹的俗称。产溪涧石穴中,体小壳坚。
2.蟹的化石。

“石蟹”百科

百度百科

石蟹

  • 石蟹,中药名。为古生代节肢动物弓蟹科大眼蟹属动物石蟹MacrophtalmuslatreilliEdw.及其近缘动物的化石。分布于台湾、四川、广东。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明目之功效。用于湿热淋浊,带下,喉痹,痈肿,漆疮,青盲,目赤,翳膜遮睛。
  • “石蟹”造句

    1.病原体通过食用未煮熟的喇蛄、溪蟹、石蟹等进入人体致病。

    2.石蟹夹配芥末酱和柠檬,也没有用姜来暖胃,看来中医关于蟹肉性寒的理论,在这里并不在乎。

    3.看那条蟹螯的颜色,我推断这是一只红王蟹,红王蟹的学名叫堪察加石蟹,重量可达10公斤,巨大的钳子能一下夹掉人的手指。

    “石蟹”分词解释

    ● 石shí ㄕˊ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详情

    基本字义● 蟹xiè ㄒㄧㄝˋ  ◎ 〔螃~〕节肢动物,水陆两栖。全身有甲壳,足有五对,前双足成钳状,称“螯”,横着爬。腹部分节,俗称“脐”,雄性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