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社

拼音
chuàng zào shè
注音
ㄔㄨㄤˋ ㄗㄠˋ ㄕㄜˋ
“创造社”基本解释

解释 文学团体。1921年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创立。主张尊崇自我,张扬个性,反对旧的传统观念。作品多具有反帝反封建倾向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1930年左联成立后停止活动。

“创造社”造句

1.此外,当时日本社会流行的文学思潮,也显著影响了创造社小说家现代生命意识的形成。

2.分析创造社对日本浪漫主义哪些文学观产生了共鸣,以及在作品中的表现。

3.“新浪漫主义”是创造社文学探索的一个重要部分。

4.其原因之一,是忽略了从渐进的、整体性的动态进程,来描述、考察创造社接纳、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情况。

5.再比如创造社,过去我们的研究者一般认为它的成员的美学追求是一致的,现在看来这样的看法不足为训。

6.事实上,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主脉的儒家文化,在前期创造社作家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7.他是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推进了浪漫派的写作方式。

8.前期创造社作家激烈地反叛传统,并自觉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9.这种困境是促成创造社后来“转向”的重要原因。

10.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

11.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健康有序的竞争格局,优化资源配置,创造社会经济效益。

12.它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劳动就业、推动技术进步、创造社会财富等方面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中小企业的发展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

13.创造社作家留学日本期间,普遍对19世纪末欧洲文艺思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4.郁达夫、郭沫若1923、1924年都回国了,后期创造社的我、李初梨、彭康、朱镜我、李铁生五人,一起在1927年10月回国,直接回上海。

15.自从创造社成为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以来,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所以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光。

16.创造社所以要挑起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其直接原因是受到国内文坛的冷遇。

17.第三,“打架”态势对创造社文学观的挤压、变形,最终使其文学观发生分裂,并对其文学创作造成了伤害。

18.一般认为,创造社的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充满了浓郁的感性色彩,是一种重“直觉”和“灵感”的浪漫主义美学形态。

19.证人权利保障不完善。我们应积极创造社会环境,在立法上确立沉默权。

20.人的劳动力能够创造社会的一切财富;人的劳动力本身也就是最大的社会财富。因此,爱护劳动力是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的重大措施之一。

21.创造社知识群体在向国人宣扬新的爱情婚姻观念、鼓吹妇女解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