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

拼音
bā wáng zhī luàn
注音
ㄅㄚ ㄨㄤˊ ㄓ ㄌㄨㄢˋ

“八王之乱”基本解释

解释 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晋初武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诸王拥有军政实权。惠帝即位,其妻贾后杀死辅政的杨骏和汝南王亮,旋又杀楚王玮。公元300年赵王伦杀贾后,次年废惠帝自立。齐王fd32、成都王颖联兵杀伦,惠帝复位,fd32专朝政。长沙王fd45攻杀fd32,河间王、成都王颖又杀fd45,颖掌朝政。后东海王越攻杀、颖,306年毒死惠帝,另立怀帝,独握朝政。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结束。-----------------国语辞典八王之乱bā wáng zhī luànㄅㄚ ㄨㄤˊ ㄓ ㄌㄨㄢˋ

  1. 西晋时,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互相争杀,遂成大乱,史称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百科

百度百科

八王之乱 (历史事件)

  •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 “八王之乱”造句

    1.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琅琊王司马睿、弋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到此处渡江,司马睿的胯下之马瞬间化为飞龙,冲天而去。

    2.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是西晋历史上一位颇受非议的人物,史家和后人均将其作为女人干政、扰乱西晋政治和开启八王之乱的罪魁而大加贬斥。

    3.倒是你司马晋室戕主夺权,八王之乱内部更是乱斗不息,死伤洛阳官民几十万,早已大失民心,我劝你还是早早投降,也省得这几位壮士因你丢了性命。

    4.那一年,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三国,成为名门贵胄袁家的后裔,誓要凭双手改写历史,扫荡群雄,一统河山;不让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悲剧再次上演。

    5.西晋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祚衰微,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

    6.及至惠帝,愚弱昏庸,而终至八王之乱

    7.中华孱弱千年,究其根源,就是西晋建立以后皇帝昏庸,导致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8.西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矮胖黑丑,还利欲熏心、淫荡暴虐,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和之后的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 八 bā ㄅㄚˉ  ◎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

    详情

    ● 王 wáng ㄨㄤˊ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国。~法。公子~孙。~朝(cháo )。 中

    详情

    基本字义● 之zhī ㄓˉ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详情

    基本字义 ● 乱 (亂) luàn ㄌㄨㄢˋ 没有秩序:~套。紊~。凌~。 社会动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