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乱

拼音
注音

“侯景之乱”基本解释

南朝梁将侯景发动的叛乱。侯景原是北魏大将,又先后归附东魏、西魏,公元547年降梁,次年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囚死梁武帝,立简文帝,并发兵四出攻掠,长江下游地区遭严重破坏。551年废简文帝,立萧栋为梁帝,后又废梁帝自立,国号汉。次年为梁军所破,败死。

“侯景之乱”造句

1.冼夫人率军与长城侯陈霸先会师,进而判断其非寻常人,定能平定侯景之乱,建议冯宝主动进行交往。

2.魏将侯景投靠南梁,高澄巧妙离间萧衍和侯景的关系,萧衍上当,造成南朝的侯景之乱,置80多岁的萧衍于死地。

3.公元552年4月,时任益州刺史的武陵王萧纪抓住侯景之乱后梁国无主的机会,抢先在成都称帝。

4.然而盛极必衰,由于武帝晚年昏庸,佞臣乘机作乱,历时四年的“侯景之乱”将南朝彻底拉入了低谷,围棋的发展也从顶峰跌落至低谷。

5.萧衍尽管佞佛,整日沉溺于佛学精神世界,但佛祖并没有保佑他,以致招来“侯景之乱”,他也落得个饿死台城的悲惨结局。

6.历史上的梁元帝与剧中相比相去甚远,属于典型的腹黑男,然而心机深的同时本事也大,短时期内便弭平了侯景之乱

7.公元552年,湘东王萧绎平定侯景之乱

8.企图以佛治民,纵容邪恶,导致侯景之乱,毁掉了江南的经济基础。

9.梁武帝萧衍,著名的“菩萨皇帝”,在位期间宠佞佛道,不顾民生疾苦,昏聩无能,最终酿成“侯景之乱”,被饿死在皇城内。

10.然而,侯景之乱中繁华的建康城遭到毁灭性破坏,台城也没能幸免,“台内宫室,并皆焚烬”。

11.侯景之乱平,蛮子欲附部伍还乡,与时任吴兴太守的陈蒨相遇,招为陈蒨贴身备刀侍卫,负责传酒炙等工作,陈蒨改其名为子高。

12.后遇侯景之乱,马婆之子随陆法和从军抗敌。

13.遭遇侯景之乱,百济使臣“哭于阙下”石阙见证了辉煌,却也见证了侯景之乱,和建康城一道亲历了火攻水淹等诸多毁灭性的灾难。

14.实际上,西魏能够由三国中最为贫弱的国家,一跃而为三国中最具优势的国家,与侯景之乱有极大关系。

15.侯景之乱时,夫人率兵击破高州刺史李迁仕,并与都督陈霸先联合,平定广东叛乱。/zj-208048/

16.武帝佞佛至此,最后在“侯景之乱”中却饿死台城,临终前想必咄咄书空,百思不得其解。

17.经过侯景之乱的打击,建康城的发展也步入了六朝时期的最低谷。

18.梁季侯景之乱,具有摧毁南朝统治中心和南朝统治阶级中心的双重含义。

19.侯景之乱被平定之后,萧绎任命鲁悉达为北江州刺史。

“侯景之乱”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侯hóu ㄏㄡˊ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门。公~。封~。诸~。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姓。其它字义● 侯hòu ㄏㄡˋ ◎ 〔闽~〕

详情

基本字义● 景jǐng ㄐㄧㄥˇ环境的风光:~色。~致。~物。~观。~气(a.景色;b.指经济繁荣现象,统指兴旺)。~深。情况,状况:

详情

基本字义● 之zhī ㄓˉ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详情

基本字义 ● 乱 (亂) luàn ㄌㄨㄢˋ 没有秩序:~套。紊~。凌~。 社会动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