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节

拼音
chāng pú jié
注音
ㄔㄤ ㄆㄨˊ ㄐㄧㄝ ˊ

“菖蒲节”基本解释

解释指端午节。

“菖蒲节”百科

百度百科

菖蒲节

  • 菖蒲节,是端午节的别称。古代北方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在端午节那天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而来。挂菖蒲、艾草这已是南北城乡的习俗。
  • “菖蒲节”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菖chāng ㄔㄤˉ ◎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花穗像棍棒。根茎可作香料,又可作健胃药。

    详情

    基本字义● 蒲pú ㄆㄨˊ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黄(

    详情

    ● 节 (節) jié ㄐㄧㄝˊ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