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顺

拼音
ěr shùn
注音
ㄦˇ ㄕㄨㄣˋ
“耳顺”基本解释

解释

耳顺 ěrshùn

(1) [sixty years of age]∶指人到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

年近耳顺

(2) [pleasing to the ear]∶顺耳

这个唱腔我听着倒还耳顺

-----------------国语辞典耳顺ěr shùn ㄦˇ ㄕㄨㄣˋ
  1. 语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南朝梁.王琰《冥祥记.陈秀远》:「少信奉三宝,年过耳顺。」

  2. 顺耳,喜欢听。如:「这戏词我听著还耳顺。」

“耳顺”造句

1.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2.此刻天下豪杰赏脸都大驾寒舍,我李某人万分荣幸,想着在下已经到了耳顺之年,很多事情已经是力不从心,庄上事情都已经交代下去让荣恒去做了.

3.平时喜欢听悦耳动听的好话,也听惯了顺耳顺心的好听话,活脱脱的一个“顺毛驴”,越捋越欢实。

4.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别人。独孤求败的境界。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十年前曾发表过一篇《五十初度》,如今已进入耳顺之年,于是想到该是六十初度了。

7.伴随着一阵中气十足的爽朗笑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从内间走了出来,看摸样怕是已经进入耳顺之年,却不显老迈姿态,步履轻盈、面色红润。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9.已过“耳顺之年”的王国春精神矍铄,说话时更是掷地有声。

10.而我爷爷不仅过了耳顺之年,还稳稳当当的踏上了奔七的路程。

11.耳顺之年过后,他才开始环保事业,那时他风度翩翩,头发开始花白。

12.此刻天下豪杰赏脸都大驾寒舍,我李某人万分荣幸,想着在下已经到了耳顺之年,很多事情已经是力不从心,庄上事情都已经交代下去让荣恒去做了.

13.年老时,你能想像最炫的谋生方式是?南韩的潜水妇女在耳顺之年,仍冒著生命危险潜入海里寻找食物。

14.耳顺之年能有这样的体力,这样的心境,整个清风镇也找不出几个。

15.如此锐气,弱冠后生有之,耳顺之年,则亦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16.上士之耳训乎德,下士之耳顺乎己。

17.写作之于张洁,已成为人到耳顺之年自我静观默照的一种方式。

18.那是一个巨大的笼子,里面大的已达耳顺之年,小的方才十岁。

19.已到耳顺之年的他,此时却不得不顽固不灵。

20.渡戾大师刚过耳顺之年,留长髯,举手投足满是精干,主持修武的他正在武学大进的时候,威风凛凛。

21.人间万事从容对,止怒消嗔耳顺时。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老军门已过耳顺之年,花白的胡子稀稀疏疏的垂在下巴上,懊恼之情溢于言表。

24.孔子养生,六十而耳顺,即便是逆耳之言,亦甘之若素。

25.而现在,耳顺之年的他们更倾向清净的生活。

26.青春是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弱冠后生有之,耳顺之年,则亦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27.孔子养生,六十而耳顺,即便是逆耳之言,亦甘之若素。

28.不平散人与追魂散人对视一眼,两人霜鬓斑白,一晃眼,见面时双双已过六十耳顺之年,顿感韶华易逝,弹指一挥间,已是半百年身。

29.乾隆的眸子炯炯有神,身板挺的笔直,面上荣光焕发,哪里像是个奔着耳顺之年去的老者,益发显得英武不凡。

30.生为奴子,命至耳顺,男身女相,命运乎?规则乎?去他的,一袭黑衫衣袂飘飘,九星相护畅快修仙路。

31.已经到了耳顺之年的老王,还经常关心国家大事。

32.在中国文化中,六十大寿是吉庆的。人在六十岁时即到耳顺之年。

33.可我父亲他老人家今年刚好耳顺之年,我见您风采不凡,青春正茂,足具不愁不悔之态。

3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35.一个年过耳顺的老妇人,会有一个三四十岁的小丈夫,是一奇,竟然还会老蚌生珠,生下你这娇滴滴的小姑娘,岂不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