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障

拼音
fán nǎo zhàng
注音
ㄈㄢˊ ㄣㄠˇ ㄓㄤˋ
“烦恼障”基本解释

解释 1.佛教语。谓坚持我执,丛生贪嗔,而为解脱之阻碍者。二障之一。与所知障相对。

“烦恼障”造句

1.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是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等。

2.就如开车遇到路上有大石头挡住去路时必须清除后才能继续前进一样,我们在修行道路上的业障、烦恼障等也必须清除。

3.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

4.富贵多炎凉,骨肉多妨忌,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洪应明

5.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6.最初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

7.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8.烦恼障和所知障是由于二种执著所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