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调

拼音
qiāng diào
注释
ㄑㄧㄤ ㄉㄧㄠˋ

近义词:声调

解释

声调 shēngdiào

(1) [tone]

(2) 指说话、读书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鲁迅《藤野先生》

(3) 字调;汉语的四声

(4) 音乐的调子

声调悠扬

-----------------国语辞典声调shēng diào ㄕㄥ ㄉㄧㄠˋ
  1. 诗文字句中音韵配置的抑扬顿挫。如:「声调铿锵」。

  2. 音乐的节奏。如:「声调悠扬」。

  3. 声音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如国音所分的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轻声等读法。

声调shēng tiáoㄕㄥ ㄊㄧㄠˊ
  1. 声音和谐。《淮南子.本经》:「行沮然后义立,和失然后声调。」

近义词:唱腔

1.戏曲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指人声歌唱的部分。是同器乐伴奏的部分相对而言。

“腔调”基本解释

解释

腔调 qiāngdiào

(1) [tune]∶指音乐、歌曲或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子

腔调韵味极像梅兰芳唱的

(2) [style]∶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

安排腔调

(3) [accent;intonation]∶口音,语调。指说话的声音、语气;亦指人动作的模样

山东腔调

-----------------国语辞典腔调qiāng diào ㄑㄧㄤ ㄉㄧㄠˋ
  1. 乐曲的声律。《儒林外史.第六回》:「一个吹箫,一个打鼓,在厅上滴滴打打的,总不成个腔调。」

  2. 说话的声音和语调。《红楼梦.第七十三回》:「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腔调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