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如一

拼音
xīn kǒu rú yī
注音
ㄒㄧㄣ ㄎㄡˇ ㄖㄨˊ ㄧ
简拼
xkry

反义词: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

【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示例】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约一二千言,小子因他~,不愿详录。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反义词:面是心非

面是心非

【解释】指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反义词: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示例】俺哥哥原来是~,不是好人了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近义词】阳奉阴违、言不由衷

【反义词】言为心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反义词:阳奉阴违

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反义词:口蜜腹剑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反义词:八面玲珑

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反义词:心口不一

心口不一

【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示例】我竟失态到这地步,但我仍然~的。 ◎俞天白《危栏》

反义词: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反义词:口口声声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反义词:甜言蜜语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反义词: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反义词:虚与委蛇

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反义词:言不由中

言不由中

【解释】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反义词:口快心直

口快心直

【解释】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示例】他是一个~的人。

【近义词】心直口快

【反义词】笨嘴笨舌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心口如一”基本解释

心口如一

【解释】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示例】~,不说假话,这是做人起码应具有的品质。

【近义词】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反义词】心口不一、花言巧语、口是心非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