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髻

拼音
jiǎ jì
注音
ㄐㄧㄚˇ ㄐㄧˋ

“假髻”基本解释

1.亦作"假紒"。亦作"假结"。
2.假发所作之髻,供妇女装饰用。古称编,汉以后称假髻。髻﹑紒﹑结,古字通。

“假髻”百科

百度百科

假髻

  • 古代妇女的一种人工制造加配于头上的发髻。供妇女装饰或代真发。古称“编”、“副”,汉以后称“假髻”、“假紒”,唐人又称“义髻”,明清又称“鬏髻”。先秦以奴隶的发丝,后世多用马尾、金银丝或纱作成髻形,戴在头上,供妇女装饰用。魏晋流行的“蔽髻”,髻上半装有各种金翚首饰,各有严格制度,非命妇不能用。唐天宝以后,流行假髻。宋仍以高髻为美,大多掺有假发,其髻上常饰以金银珠翠制成的各种花鸟形状的簪钗梳篦。明代假髻有丫髻、云髻。清初仍流行。
  • “假髻”造句

    1.明代妇女也有作假髻的习俗,一般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在本身的头发上掺以部分假发,并衬以特制的发托,以抬高发髻的高度;另一种假髻则全部用假发制成。

    2.比如前一种假髻大多摹仿古制装饰,所以玉丹邱在《建业风俗记》中说,它就是《周礼》所称的“编”。

    3.又妇人皆剪剔以着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至于南面,则髻心正西。

    4.唐天宝以后,胡帽渐废,流行假髻

    5.江解元,你身旁可缺书童伴读否?小子我身软无骨,年仅一十有五,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抹了胭脂、戴了假髻也凑合进得正房。

    6.又妇人皆剪剔以著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至于南面,则髻心正西。

    7.妇人假髻并宜禁断,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

    8.她的眉目非常俊俏,面色较花色还亮,姿态娉婷,细长的身上披着粉色的飘带,紫色的翻领女服也绣着仙女花,头发上扎着飞天假髻

    “假髻”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假jiǎ ㄐㄧㄚˇ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借用,利用:

    详情

    基本字义● 髻jì ㄐㄧˋ ◎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丫。~鬟。发~。 英语 hair rolled up in a bun,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