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资本

拼音
jié zhì zī běn
注音
ㄐㄧㄝ ˊ ㄓˋ ㄗ ㄅㄣˇ

“节制资本”基本解释

解释孙中山所主张的限制私人资本于一定范围以内的方针。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以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国语辞典节制资本jié zhì zī běnㄐㄧㄝˊ ㄓˋ ㄗ ㄅㄣˇ

  1. 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倡民生主义实施方法之一。凡有独占性质或大规模的企业,如银行、铁路等,由国家经营管理,一方面发展国家资本以求富,一方面节制私人资本以求均。

“节制资本”百科

百度百科

节制资本

  • 节制资本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基本纲领之一,资产阶级民生主义的资本纲领。早在1905年孙中山就有了“节制资本”的思想萌芽,提出中国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又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孙中山全集》 第一卷272—273页)。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大力提倡大企业国有,并于1921年提出民生主义就是要解决“土地”与“资本”两个问题。1924年国共合作时,他又进而正式提出“节制资本”,并把它与“平均地权”并列为民生主义的两大基本纲领。“节制资本”的基本内容是发达国家资本和节制私人资本,把“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实业计划》) 的企业收归国家经营,对私人资本则采取既保护、鼓励又加以限制的政策,防止其操纵国计民生。孙中山认为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有善果,也有恶果”(《孙中山全集》第一卷327页),实行节制资本,就可以取其“善果”,避其“恶果”,做到既振兴实业,开发富源,又防止资本主义发展的流弊。并且认为,在国为“民国”的条件下,实行企业国有就是实行社会主义。但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所要建立的“民国”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所以实行企业国有并不是实行社会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提出民国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并明确规定在应收归国有的企业中,包括外国在华企业以及制定劳工法,改善劳工生活条件等,使“节制资本”有了新的内容,但其性质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 “节制资本”造句

    1.其主要表现为:崇奢黜俭的消费伦理观,重视农业、保护农民的生产伦理观,节制资本、抑富振贫的分配伦理观。

    3.我们概括上述汉代的经济政策,对工商业是近于主张如近人所谓的节制资本的一面,而在对农民田租方面,则也已做到了轻。

    4.中国传统政治,向来就注意节制资本,封建势力打倒了,没有资本集中,于是社会成为一种平铺的社会。

    5.哈利先生认为,“虽然杰克伦敦一辈子都是资本主义者”,但他不同意给杰克伦敦扣上“无节制资本主义”的帽子。

    6.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认为可以抛弃“节制资本”的口号,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

    7.我们概括上述汉代的经济政策,对工商业是近于主张如近人所谓的节制资本的一面,而在对农民田租方面,则也已做到了轻徭薄赋,但并未能平均地权。

    8.孙中山社会主义理论即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旨归是消除资本主义弊端。

    “节制资本”分词解释

    ● 节 (節) jié ㄐㄧㄝˊ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详情

    ● 制 (?製) zhì ㄓˋ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

    详情

    基本字义● 资(資)zī ㄗˉ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

    详情

    ● 本 běn ㄅㄣˇ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