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拼音
jiāng kuí
注音
ㄐㄧㄤ ㄎㄨㄟˊ

“姜夔”基本解释

姜夔(约1155-约1221) : 南宋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终生未仕。精通音律,作词注重格律,音节谐美。有《扬州慢》等名篇。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百科

百度百科

姜夔

  • 姜夔(kuí)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 “姜夔”分词解释

    ● 姜 (?薑) jiāng ㄐㄧㄤˉ 《廣韻》居良切,平陽見。陽部。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黄色,味辣,可供调味用,亦可入药:生~。~汤。

    详情

    基本字义● 夔kuí ㄎㄨㄟˊ〔~~〕敬谨恐惧的样子。〔~立〕肃立。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英语 on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