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表

拼音
jīng biǎo
注音
ㄐㄧㄥ ㄅㄧㄠˇ

“旌表”基本解释

封建统治者用立牌坊或挂匾额等表扬遵守封建礼教的人。

“旌表”百科

百度百科

旌表

  • 旌表是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往往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秦始皇为巴寡妇清筑女清怀清台,可为旌表之始
  • “旌表”造句

    1.牌坊为花岗岩石结构,四柱三门,正中匾额题“天褒节孝”金字,上面立有小亭,内安圣旨匾,下面刻有刘氏旌表相关人物关系。

    2.十三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更名为奉节县。

    3.旌表品牌的卓越传统,凭着精邃的工艺与睿智,别树一帜地荟萃多种特别研发的质料。

    4.一种有柱子像门形的建筑物,旧时多见于路口或要道,以为装饰。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

    5.知识精英的文字记载与国家旌表在社会效果上殊途同归,成为有效的教化手段,弥补了国家旌表的不足。

    6.苦命的那彦成3岁丧父,其母那拉氏抚孤守志30余年,嘉庆皇帝曾御书“励节教忠”匾额旌表其门。

    7.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8.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9.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蜀国丞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10.不光匾额,抱柱对儿也是这样,旌表之意萃于一堂。

    11.天下孝子顺孙先旌表门闾者,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12.树碑立传是旌表英雄的一种方法.

    13.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14.在中国古代,旌表制度作为一种政治褒奖方式,用于表彰行为卓越高尚的人。

    15.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更名为奉节县。

    16.旌表是我国传统社会皇帝垄断的一种荣誉性权力符号,旌表的目的是为了教化民众,达到治国安民的社会效果。

    17.横眉南北分别刻有“旌表已故儒童陈让妻阴氏节孝坊”、“赐进士出身署荥阳县事山右张翼立”字样,浮雕精美。

    18.在权威评价活动和民众评价活动的相互助长下,国家权力的触角通过旌表这种柔性的制度悄然伸入民间,从而达到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19.其中,有皇帝对蹇义建设北京等国事“器度宏远”,“随事筹划,劳心焦思,以义殉国,不遑身家”的特旌表彰。

    20.受中国几千年礼教思想的洗礼,父辞子继,累世不衰的家族才是当世人所推崇的,像张公艺九世同居,历世旌表的掌故,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表率。

    21.牌楼上雕刻有石瓦,猴娃、狮娃、八仙、龙凤、鹿、花草、云纹等图案,朝南旌表石匾刻“分陕元臣”,背面“勋旌旄钺”八个大字,石匾现已遗失。

    22.登朝献俘于圣主,旨诏命碎剐献贼,以祭先明帝,慰其升天之灵,然后大封功臣仕官,赐爵蟒袍玉带,所有殉难死节者,俱受追封旌表

    23.旌表孝悌是唐宋两代社会教化的重要方面。

    “旌表”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旌jīng ㄐㄧㄥˉ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旗。~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表扬:~表。

    详情

    ● 表(?錶)biǎo ㄅㄧㄠˇ 外部,外面,外貌:~面。外~。仪~。~象。~层。~皮。 显示:~示。~态。~征。~达。~露。~演。~情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