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拼音
làng táo shā
注音
ㄌㄤˋ ㄊㄠˊ ㄕㄚ

“浪淘沙”基本解释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 词篇名。五代南唐李煜作。当时作者被俘住在汴梁(今河南开封)。篇中写好梦忽醒后倍觉凄凉,抒发伤春悼己之情。言浅意长,感人至深。末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情调悲凄欲绝。

“浪淘沙”百科

百度百科

浪淘沙 (词牌名)

  • 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卖花声”。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北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清真集》入“商调”,韵味转密,句读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代表作有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
  • “浪淘沙”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浪làng ㄌㄤˋ大波:波~。海~。巨~。风~。~涛。~潮(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风平~静。像波浪起伏的:麦~。声~。没有约束

    详情

    基本字义● 淘táo ㄊㄠˊ 用水洗去杂质:~米。~金。~汰。 挖浚,从深处舀出泥沙、污物:~井。~缸。 耗费:~神。

    详情

    ● 沙shā ㄕㄚˉ 非常细碎的石粒:~子。~石。风~。~尘。~砾(沙和碎石块)。~漠。~丘。~滩。~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