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卜克内西

拼音
lǐ bǔ kè nèi xī
注音
ㄌㄧˇ ㄅㄨˇ ㄎㄜˋ ㄣㄟˋ ㄒㄧ

“李卜克内西”基本解释

解释

李卜克内西 Lǐbǔkènèixī

[liebknecht, Wilhelm] (1826—1900) 即威廉·李卜克内西。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立者和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战友

“李卜克内西”百科

百度百科

李卜克内西 (卡尔·李卜克内西)

  • 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1871年8月13日-1919年1月15日)德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律师,出生于莱比锡(Leipzig)。卡尔·李卜克内西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著名人物,曾积极参加并领导了1918年11月德国十一月革命,参加德国共产党的成立。曾创办了左派刊物--《国际》,发表《军国主义和反军国主义》、《纵然把我粉碎,我也决不低头!》。列宁评价其“象征着一个领袖对无产阶级的利益和社会主义革命无限忠诚,象征着真诚地不惜一切牺牲地去同资本主义作无情的斗争,象征着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同帝国主义作不调和的斗争”。
  • “李卜克内西”造句

    1.李卜克内西在谈到马克思的渊博知识时指出,马克思就像一艘升火待发的军舰,接到指令后可以驶向任何一个海域。

    2.前几日,我读了一本李卜克内西的书,他说内容是形式烘托出的,创作得有深度,形式本身也成了内容,形式的深化展现了内容的深度。

    3.马克思是犹太人,李卜克内西、卢森堡是犹太人。

    4.才能的火花,常常在勤奋的磨石上迸发。威廉·李卜克内西

    5.1月15日,德国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惨遭杀害。

    6.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来自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瓦扬、拉法格等2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

    7.历史上的这一天,“宰相刘罗锅”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病故,德共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牺牲。

    8.李卜克内西负责起草了一个充满拉萨尔主义观点的合并纲领草案。

    “李卜克内西”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 李 lǐ ㄌㄧˇ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ldqu

    详情

    基本字义 ● 卜 bǔ ㄅㄨˇ 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以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 预料,估计,猜测:预~。 选择(处所):~宅。?

    详情

    基本字义● 克(剋)kè ㄎㄜˋ能够:~勤~俭。战胜,攻下:攻~。~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制伏:~服。~制。~己奉公。以柔~

    详情

    基本字义 ● 内 nèi ㄋㄟˋ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

    详情
    西

    ● 西xī ㄒㄧˉ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