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三院

拼音
nèi sān yuàn
注音
ㄣㄟˋ ㄙㄢ ㄩㄢˋ

“内三院”基本解释

解释清官署名。清天聪十年,置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辑实录﹑史书,撰拟郊祀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内秘书院掌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合称"内三院"。康熙九年改为内阁。

“内三院”百科

百度百科

内三院

  • 中国清代内阁前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枢要机构。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在盛京设立文馆,命翻译汉字书籍及记注本朝得失。
  • “内三院”造句

    1.皇太极依仿明制,设立内三院和六部二院,但满族社会与明朝不同,显然不能全部仿行。

    “内三院”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 内 nèi ㄋㄟˋ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

    详情

    基本字义● 三sān ㄙㄢ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

    详情

    ● 院yuàn ㄩㄢˋ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子。~墙。庭~。 某些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法~。医~。戏~。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