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拼音
zhī xíng hé yī
注音
ㄓ ㄒㄧㄥˊ ㄏㄜˊ ㄧ

“知行合一”基本解释

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知行合一”百科

百度百科

知行合一 (科学实践理论)

  •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 “知行合一”分词解释

    ● 知zhī ㄓˉ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使知道:

    详情

    基本字义● 行háng ㄏㄤˊ行列:字里~间。罗列成~。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步行的阵列。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某些营业所:银

    详情

    ● 合hé ㄏㄜˊ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 聚集:~力。~办。~股。~资。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

    详情

    ● 一yī ㄧˉ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