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衙门

拼音
zhī zào yá mén
注音
ㄓ ㄗㄠˋ ㄧㄚˊ ㄇㄣˊ

“织造衙门”基本解释

解释 官署名。明清时管理织造的机构。明代于京师及各地设织染局,又在南京、苏州、杭州置提督织造太监各一人,掌丝织品织造,供皇室消费。清代沿置。

“织造衙门”百科

百度百科

织造衙门

  • 官署名。明代于京师及各地设织染局,并在南京、苏州、杭州三处各置提督织造太监一人,专掌丝织品织造事宜,以供皇室消费。阉室专政时,织造太监恣意横行,曾激起苏州、常州、松江等地织工及市民的反抗。
  • “织造衙门”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织(織)zhī ㄓˉ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布。编~。~女(?织布、织绸的女子;?指织女星)。棉~物。 引申

    详情

    基本字义● 造zào ㄗㄠˋ 制作,做:制~。创~。~物。~反。~孽。建~。~表。~册。~价。~型。粗制滥~。 瞎编:胡编乱~

    详情

    基本字义● 衙yá ㄧㄚˊ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

    详情

    基本字义● 门(門)mén ㄇㄣˊ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途径,诀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