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

拼音
zǎi xiàng
注音
ㄗㄞˇ ㄒㄧㄤˋ

“宰相”基本解释

指中国封建王朝中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辅佐皇帝总理国政,治理天下。但历代对此职的称呼及其所有的职权各有不同。

“宰相”百科

百度百科

宰相

  •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 区别:与丞相(官职名)并非一个概念。
  • “宰相”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宰zǎi ㄗㄞˇ 杀牲畜:~杀。屠~。~牲节(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 借指商贩用狡诈的手段使顾客在经济上受到损害

    详情

    基本字义● 相xiāng ㄒㄧㄤˉ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