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子髻

拼音
xié zǐ jì
注音
ㄒㄧㄝ ˊ ㄗˇ ㄐㄧˋ

“撷子髻”基本解释

解释晋时流行的妇女发髻名。

“撷子髻”百科

百度百科

撷子髻

  • 古代妇女发式,或名“缬子髻”。始自两普。此髻式,在晋惠帝元康中(291—300),有妇人结发,髻既成,以缯急束其环,名曰“撷子髻”,始自宫中,天下化之。缬子髻,为晋惠帝宫中所创,后流传于民间。图示髻式,乃在朝鲜地区所见(今东北与朝鲜一带,时间在四世纪时),在时间上较接近,可能是后来流行到该地区的。
  • “撷子髻”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撷(擷)xié ㄒㄧㄝˊ摘下,取下:采~。用衣襟兜东西。 英语 pick up, gather up; hold

    详情

    ● 子zǐ ㄗˇ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

    详情

    基本字义● 髻jì ㄐㄧˋ ◎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丫。~鬟。发~。 英语 hair rolled up in a bun,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