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国

拼音
tóng méng guó
注音
ㄊㄨㄙˊ ㄇㄥˊ ㄍㄨㄛˊ

“同盟国”基本解释

解释

  • 缔结同盟条约或参加某一同盟条约的国家。
  • 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德、奥、意三国结成的战争集团(意后来退出)。
  •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对德、日、意轴心国作战的中、苏、美、英、法等国。
  • -----------------国语辞典同盟国tóng méng guó ㄊㄨㄥˊ ㄇㄥˊ ㄍㄨㄛˊ
    1. 缔结同盟条约或参加某一同盟条约的国家。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奥、义三国同盟,称为「同盟国」。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中,联合对抗德、日、义三轴心国的国家,包括中、美、英、法、苏等国。

    “同盟国”百科

    百度百科

    同盟国 (一战中的同盟国)

  • 同盟国(Central Powers),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四国组成的军事同盟。它与以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美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
  •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一开始是同盟国国家,但在战争爆发后快一年的1915年4月时,突然倒戈,和协约国签订了《伦敦条约》并对奥匈帝国宣战。
  • “同盟国”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同tóng ㄊㄨㄥˊ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

    详情

    基本字义● 盟méng ㄇㄥˊ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军。~友。同~国。~约。山~海誓。指结拜弟兄:~兄。~弟?

    详情

    基本字义 ● 国 (國) guó ㄍㄨㄛˊ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 国家的性质; ?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