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色

拼音
táo lǐ sè
注音
ㄊㄠˊ ㄌㄧˇ ㄙㄜˋ

“桃李色”基本解释

1.比喻红润的脸色。

“桃李色”百科

百度百科

桃李色

  • 比喻红润的脸色
  • 唐 白居易 《赠言》诗:“二十方长成,三十向衰老。镜中桃李色,不得十年好。”
  • “桃李色”造句

    1.白纸,墨线,颜色不沾,却偏开出潋滟如桃李,色之灼夭,华光不可逼视。不见,以为世间三千繁华,花似锦美,一见,才知,原是不与他花共争发。千百年前,女王一令,洛阳花开,却原来,不过是寻常。墨舞碧歌

    2.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

    3.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愿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

    4.白纸,墨线,颜色不沾,却偏开出潋滟如桃李,色之灼夭,华光不可逼视。不见,以为世间三千繁华,花似锦美,一见,才知,原是不与他花共争发。墨舞碧歌

    “桃李色”分词解释

    ● 桃 táo ㄊㄠˊ 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药:~儿。~李(喻所教的学生)。~李不言,下自成?

    详情

    基本字义 ● 李 lǐ ㄌㄧˇ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ldqu

    详情

    基本字义● 色sè ㄙㄜˋ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脸上表现出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