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体字

拼音
sú tǐ zì
注音
ㄙㄨˊ ㄊㄧˇ ㄗˋ

“俗体字”基本解释

解释

俗体字 sútǐzì

[characters in popular form] 指字体不合规范的汉字,如“菓”(果)

“俗体字”百科

百度百科

俗体字

  • 俗体字,又称俗字。指的是古今以来通俗流行,而字形在当时来说并不符合规范的汉字,可以把它看作异体字的一种。比如:“菓”是“果”的俗体字,“吃”是“喫”的俗体字。
  • 早期的汉字是由图画文字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因此描绘物体的精细程度各不相同,在甲骨文中,一些字就同时存在简繁之分。由于汉字是由偏旁、声旁与记号所组成,偏旁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声旁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 俗字与正字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当这个俗字较之正字笔画更少,使用的频率更高时,就代表着它已经被民众广泛接受,这时官方就可用行政手段以俗字取代正字的地位,比如:“儞”被“你”所取代,“灋”被“法”所取代。因此,中国大陆现行的简体字与港澳台现行的繁体字都掺杂了不少的俗体字与异体字。
  • “俗体字”造句

    1.张启政对此解释称,古代人将简体字称为“俗体字”,是人们对少数繁体汉字一种约定俗成的简写方式。

    2.校勘是文献整理遇程中十分基础、重要的一步。其中涉及拓本的选取,对异体字、俗体字、拓本泐蚀及错、讹、脱、衍等问题的细致考辨。

    3.弄清这些俗体字、假借字及避讳字,对敦煌写本相书及相关内容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4.彭凌特愣了一下,仔细看了一下工作证,上面的字他基本上不认识,都是些俗体字

    5.编者将文献中的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改为相应的简化字和正体字;对文字错衍脱漏的订正,简单的用符号标出,复杂的用文字说明。

    6.进入战国之后,文字应用越来越广,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文字形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俗体字上。

    7.除了上面提到的“俗体字”,还出现了手头字、简笔字、灭笔字、破体字、省笔字等不同简化字概念,国民政府将这些叫法统一称为“简体字”。

    8.我们现在通行的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简化字在民间已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9.最早见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使用已相当普遍,其时被称作“俗体字”。

    10.写唱本、写私信时使用的笔画简单的字,被称作俗体字,与官方用来写史书、习书法的“正体字”并行存在,难登大雅之堂。

    11.中国出版界前辈陆费逵早在1909年即撰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第一次公开提倡简体字。

    12.人们在开药方、写唱本、写私信时使用的笔画简单的字,被称作俗体字,与官方用来写史书、习书法的“正体字”并行存在,难登大雅之堂。

    13.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中华书局的创办人陆费逵曾在上面发表《普通教育应该采用俗体字》的文章,因为当时把简化字称为“俗体字”。

    14.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15.蒋勋教授说,现在汉字有繁简之别,古代则有正体字和俗体字并存。

    16.董琨表示,简化字早已有之,在元明清的小说等读本中都出现过很多简化的俗体字,民国政府1935年也公布过一个收字324个的简体字表,只是后来没有正式推行。

    17.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18.这些古文字当中出现的不少“俗体字”,将改写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

    19.唐宋以后,文字更加普及,为了书写方便,于是大量使用简体字,即所谓“俗体字”。

    20.“最便而易行者,莫如采用俗体字

    21.实际上俗体字,或简化字,一直都在民间流传。

    22.实际上,汉字简化不仅早已有之,其作为一场文字变革也要从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开始说起。

    23.但也有少部分的字采用民间流传的异体字、俗体字、变体字。

    24.汉字方面,正体字与俗体字并用;文体上,文言文与白话文共生。

    25.对此,张启政说,其实,简化字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早在唐代就有人开始使用简化字了,当时人们称这种被简化的字体为“俗体字”。

    26.彭凌特愣了一下,仔细看了一下工作证,上面的字他基本上不认识,都是些俗体字!。

    27.汉字简化运动从1909年陆费逵提出《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以来,差点就100年了。

    “俗体字”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俗sú ㄙㄨˊ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大众化的,最通行?

    详情

    基本字义 ● 体 (體) tǐ ㄊㄧˇ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

    详情

    基本字义● 字zì ㄗˋ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汉~。~符。~母。~典。~句。~里行(háng )间。~斟句酌。 文字的不同形式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