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失

拼音
pō shī
注音
ㄆㄛ ㄕ

“颇失”基本解释

解释偏差过失。

“颇失”百科

百度百科

颇失

  • 偏差过失。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唐太宗 临御,每遇宰相平章事,必命谏官俱入,小有颇失,随即箴规,故 贞观 之治企及 三代 。”
  • “颇失”造句

    1.荣祖为人轻财贵义,善抚将士,然性偏险褊隘,颇失士君子之心。

    2.台当局“渔业署”1日严正谴责节目偏颇失真,“深感愤慨”,除去函要求外事部门及经济部门“国贸局”,协助抗议及澄清外,也支持业者尽速跨海提告。

    “颇失”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颇(頗)pō ㄆㄛˉ 偏,不正:偏~。~覆。~僻。 很,相当地;~为(wéi)。~佳。~久。~以为然。 姓?

    详情

    基本字义● 失shī ㄕˉ丢:遗~。坐~良机。收复~地。流离~所。违背:~约。~信。找不着:迷~方向。没有掌握住:~言。~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