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蛤

拼音
shā gé
注音
ㄕㄚ ㄍㄜˊ

“沙蛤”基本解释

1.一种生活于浅海泥沙中的蛤蜊。

“沙蛤”百科

百度百科

沙蛤

  • 沙蛤别称海蚌、红蛋、西施舌。属瓣鳃纲、帘蛤目、蛤蜊科。贝壳近三角形,壳大脆薄。栖息于潮间带下区至水深20米的沙或沙泥底质水域海底。穴居生活,深度可达7—10厘米。主要食物为硅藻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黄海南部、东海数量较多。常用齿耙型渔具捕捞或潜水采捕。肉质细嫩,味鲜美,可鲜食。
  • “沙蛤”造句

    1.蛤蜊、沙蛤、沙蜊、吹潮、文蛤等。

    2.海蛤又名青蛤、蛤蜊、沙蛤、沙蜊、吹潮、文蛤等。

    3.据有经验的渔民介绍,由于7月11日晚上抹直口海域中的西流水遇到了强风,将埋在沙堆里的沙蛤刮到海滩。

    “沙蛤”分词解释

    ● 沙shā ㄕㄚˉ 非常细碎的石粒:~子。~石。风~。~尘。~砾(沙和碎石块)。~漠。~丘。~滩。~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

    详情

    基本字义● 蛤gé ㄍㄜˊ〔~蜊〕软体动物,壳形卵圆,色淡褐,稍有轮纹,内白色,栖浅海沙中,肉可食。〔文~〕软体动物,略呈三角形,栖近海沙泥中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