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法

拼音
sān shuō fǎ
注音
ㄙㄢ ㄕㄨㄛ ㄈㄚˇ

“三说法”基本解释

解释宋干兴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后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天圣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

“三说法”百科

百度百科

三说法

  • 宋 乾兴 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后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 天圣 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 宋 范仲淹 《奏论陕西兵马利害》:“或闻以三说之法可以备边……纵许於 陕西 河东路 以三说入中,既缘客商未多,且可少助粮草而已。”
  • “三说法”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三sān ㄙㄢ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

    详情

    基本字义 ● 说 (説) shuō ㄕㄨㄛˉ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ldq

    详情

    ● 法fǎ ㄈㄚˇ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