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节

拼音
sān yuán jié
注音
ㄙㄢ ㄩㄢˊ ㄐㄧㄝ ˊ

“三元节”基本解释

解释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三元节”百科

百度百科

三元节

  • 三元节,是传统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
  • 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
  • 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 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 “三元节”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三sān ㄙㄢ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

    详情

    基本字义● 元yuán ㄩㄢˊ头、首、始、大:~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基本:单~。~件。~

    详情

    ● 节 (節) jié ㄐㄧㄝˊ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