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衙

拼音
sān yá
注音
ㄙㄢ ㄧㄚˊ

“三衙”基本解释

1.宋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谓之"三衙"。
2.三回。

“三衙”百科

百度百科

三衙

  •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唐后期,习惯称藩镇的亲兵为牙(衙)兵,五代至宋的皇帝多半是由藩镇而夺得帝位,故相沿称为三衙。三衙的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
  • “三衙”造句

    1.乙丑,诏三衙并诸路帅司各举谙练边事、智勇过人并豪俊奇杰、众所推服、堪充统制将领者各五名。

    2.此外,三衙分别领率3支大军,初、中期在沿江和川陕边界还陆续组建10支御前诸军。

    3.南宋驻守边境的,经过靖康之变后,就不再归三衙禁军统领,而是由新编军制,屯驻大军驻守。

    “三衙”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三sān ㄙㄢ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

    详情

    基本字义● 衙yá ㄧㄚˊ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