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议

拼音
bù yì
注音
ㄅㄨˋ ㄧˋ

“部议”基本解释

解释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

“部议”百科

百度百科

部议

  • 【释义】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明熹宗实录卷之三十三》:“天启三年四月(二十九)戊子,礼科都给事中成明枢亦言宜勑该部,速议责问之檄,不失正罪之体。仍一面勑登抚(袁可立)以细讯属国之情,一面谕枢辅以详讨逆之举,诏付部议。”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孙文定公 嘉淦 管理国子监时……令诸生於时艺外,各明一经、治一事,仿 宋 胡瑗 立经义治事斋例,俾为有用之学。部议从之。” 清 王韬 《补尩起废药痼议》:“今天下内事动持於部议,外事一由於吏手。”
  • “部议”造句

    1.疏请禁司坊擅理词讼,奸徒包揽捐纳,牙行霸占货物,流娼歌舞饮宴,饬部议,定为令。

    2.于是,他一面同意了杨廷璋所请,一方面派杨应琚“赴浙亲往该关察勘情形,并酌定则例,报部议定”。

    3.8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谴责林则徐禁烟抗英,将林则徐、邓廷桢交部严加议处,林则徐即行来京听候部议,两广总督由琦善署理。

    4.事实上,不止“怪罪”这么简单,当时刑部、议政大臣总结出李绂“罪凡二十一事,当斩”,是雍正皇帝特别开恩,才免死,遣去八旗通志馆。

    5.乾隆帝震怒,命钦差阿桂把抗旨逆命的窦光鼎押解来京,交部议处。

    6.当时,清廷兵部对出征罗刹召开了专门会议,从林氏宗谱中记载的“兵部议会稿”中可以看出,这次出兵,林兴珠率副将3名、参将3名、游击2名,计官兵400名。

    7.懿旨斥其乖谬,罢御史,下部议,原摺掷还。

    “部议”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部bù ㄅㄨˋ全体中的一份:~分(“分”读轻声)。外~。腹~。局~。全~。~件。~位(位置)。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

    详情

    基本字义● 议(議)yì ㄧˋ意见,言论:~论。提~。建~。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评论是非,多指责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