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荛

拼音
chú ráo
注音
ㄔㄨˊ ㄖㄠˊ

“刍荛”基本解释

解释

刍荛 chúráo

[grass or firewood collector]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大雅·板》

刍荛之微,先民询之。——刘开《问说》

-----------------国语辞典刍荛chú ráoㄔㄨˊ ㄖㄠˊ
  1. 割草砍柴。《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2. 割草砍柴的人。《淮南子.主术》:「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

  3. 谦称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若赐观刍荛,请给以纸笔。」

“刍荛”百科

百度百科

刍荛

  • 刍荛,汉语词汇,
  • 拼音:chú ráo,
  • 基本解释是指割草打柴的人,
  • 出自《诗·大雅·板》和刘开《问说》。
  • 相关词汇有刍荛之见、刍荛之言、询于刍荛。
  • “刍荛”造句

    1.昔文王询于刍荛,晋文听舆人之诵,臣虽卑贱,敢同匹夫。

    2.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荛之议,从忠谠之言。天下既安,则恣情肆欲,甘乐谄谀,恶闻正谏。

    3.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我们编纂中国法律实施报告,略陈刍荛之言,奉献于明达读者,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法律实施的思考,并助推法治建设之进程。

    4.奉诏书将营酆明观,市道刍荛咸以非之,曰一观之功可以平凉州矣。

    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6.只是略有几句刍荛之言,敢冒昧陈于统制之前。

    7.这样一个刍荛之见在本文中予以讨论。

    8.洋债擅借,此必应劾,刍荛之言,统候裁度。

    9.启区区之愚,亦思一效刍荛,而病起至今,了无一言相讯者,当由处分已定,无事旁挠;否则书生陈说,未免迂狂之目尔。

    10.昔日朱买臣未遇富贵时,携书挟卷行读之,一且高车驷马驱驰,刍荛脱迹,于子岂有不知?我今执柯以伐柯,云龙风虎,终有会期;云龙风虎,终有会期。

    1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12.我的不过是刍荛之议,仅供参考。

    13.本文旨在针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若干主要不足,提出对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刍荛之见。

    14.臣居草?原无用,帝问刍荛若有情,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

    15.自非采纳群谋,询于刍荛,虚己受人,恆若不足,则功名不成,勋绩莫著。

    “刍荛”分词解释

    ● 刍 (芻) chú ㄔㄨˊ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 割草:~荛(割草称“刍”,

    详情

    基本字义● 荛(蕘)ráo ㄖㄠˊ柴草,割柴草:行牧且~。采柴草的人:刍~(割草打柴的人,后多指在野之士)。~竖。“芜菁”的别称。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