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理

拼音
cí lǐ
注音
ㄘˊ ㄌㄧˇ

“辞理”基本解释

解释 1.指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辞理”百科

百度百科

辞理

  • 词语解析
  • 指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晋 范宁 《<春秋谷梁传>序》:“《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故辞理庸儁,莫能翻其才。”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然顷有人上书,辞理不称者,或对面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
  • “辞理”造句

    1.林振义此前因涉盗卖灵骨塔而已被收押禁见,原本他并未想请辞理事长,不过经此一事已确定下台。

    2.我没见过古人所说的兰,或者见到过但不认得,心目中的兰,自是画中的或是通常盆栽的,也像许多人一样,把古人对兰的颂辞理解为是给它们的。

    3.司农性才,敷述允章,藻丽辞理,斐斐有光。

    4.清代经师而工骈文者不一,盖以娴于小学声韵而善俪辞,理有固然者。

    5.在此基础上,尝试为古代汉语用典修辞理论建立起一个较为体系化的构架。

    6.艺术家们也不容易,这几年随着当代艺术热,艺术家们就像是羊肉串儿,有各种由头、说辞、理论等名目被架起来烧烤。

    7.传统的修辞理论把隐喻和换喻作为两个并列的修辞格。

    “辞理”分词解释

    ● 辞 (辭) cí ㄘˊ 告别:告~。~诀。~行。~世。~别。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

    详情

    基本字义● 理lǐ ㄌㄧˇ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