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庶

拼音
dí shù
注音
ㄉㄧˊ ㄕㄨˋ

“嫡庶”基本解释

1.指嫡子与庶子。
2.指正妻与妾。

“嫡庶”百科

百度百科

嫡庶

  • 嫡庶是汉语词汇,拼音dí shù,是指嫡子与庶子。语出《列子·力命》:“ 齐 公族多宠,嫡庶并行。” 张湛注:“ 齐僖公 母弟 夷仲年 生 公孙无知 , 僖公 爱之,令礼秩同於太子也。”《后汉书·百官志三》:“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明史·杨涟传》:“今海内清晏,内无嫡庶之嫌。”
  • “嫡庶”造句

    1.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等级逾邈;如此,则骨肉之恩全,觊觎之望绝。

    2.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如此则骨肉之恩生,觊觎之望绝。

    3.列位大人,今海宇清晏,宫内也无嫡庶争夺之嫌。

    “嫡庶”分词解释

    ● 嫡dí ㄉㄧˊ 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庶。 正妻所生的:~子。~出(正妻所生,区别于“庶出”)。 亲的,血统最近的,?

    详情

    基本字义● 庶shù ㄕㄨˋ众多:~务。~物。~绩。富~。平民,百姓:~民。~人。黎~。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子(妾生的儿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