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

拼音
fǎ tiè
注音
ㄈㄚˇ ㄊㄧㄝ ˋ

“法帖”基本解释

法帖(-tiè) : 临摹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的法书及其拓本。公元992年侍书学士王著等奉敕编次摹刻宫廷秘阁收藏的法书为十卷,称《淳化阁帖》,法帖之名,相传由此而起。

“法帖”百科

百度百科

法帖

  • 中国书法艺术载体之一。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大都将文字书写在竹或木制成的薄而细长的片上,称简牍或简书;或者书写在丝织品上,称为帖。在造纸发明以后,凡书写在纸或丝织品上的、篇幅较小的文字均称之为帖。
  • “法帖”分词解释

    ● 法fǎ ㄈㄚˇ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

    详情

    ● 帖 tiè ㄊㄧㄝˋ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字~。画~。 ● 帖 tiě ㄊㄧㄝˇ 便条:字~儿。 邀请客人的纸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