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冠

拼音
fán kuài guān
注音
ㄈㄢˊ ㄎㄨㄞˋ ㄍㄨㄢ

“樊哙冠”基本解释

解释古冠名。殿门司马卫士所戴。相传鸿门宴上,项羽欲杀刘邦,汉将樊哙闻事急,乃裂裳裹盾为冠,闯入羽营,责羽背信,刘邦乘间脱走。后人壮哙意,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因名"樊哙冠"。参阅《后汉书·舆服志》﹑《隋书·礼仪志六》。

“樊哙冠”百科

百度百科

樊哙冠

  • 广九寸,高七寸,前后出各四寸,制似冕。司马殿门卫所戴。此冠取义鸿门宴时,樊哙闻项羽欲杀刘邦,忙裂破衣裳裹住手中的盾牌戴于头上,闯入军门立于刘邦身旁以保护刘邦,后创制此种冠式以名之,赐殿门卫士所戴。
  • “樊哙冠”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樊fán ㄈㄢˊ笼子:~笼(关鸟兽的笼子,喻不自由的境地)。篱笆:~篱(喻对事物的限制)。纷杂的样子:“~然淆乱”。姓

    详情

    基本字义● 哙(噲)kuài ㄎㄨㄞˋ 咽下去。 喙,鸟兽嘴。 古同“快”,畅快。 英语 swallow,

    详情

    基本字义● 冠guān ㄍㄨㄢˉ帽子:衣~。~戴。~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楚楚。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子。鸡~。树~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