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谏

拼音
fěng jiàn
注音
ㄈㄥˇ ㄐㄧㄢˋ

“讽谏”基本解释

解释

讽谏 fěngjiàn

[give advance to one's superior;remonstrate with ruler by clever analogy] 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国语辞典讽谏fèng jiàn ㄈㄥˋ ㄐㄧㄢˋ
  1. 以婉言隐语相劝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优孟传》:「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晋.陶渊明〈闲情赋.序〉:「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反直谏

“讽谏”百科

百度百科

讽谏

  • 讽谏,拼音fěng jiàn,意思是指下对上,暗示委婉地规劝。
  • “讽谏”造句

    1.第四章寻绎汉代诗赋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讽谏意识。

    2.皇上久不临朝,今日召对,乃千载一时,正好从容讽谏,不意为书生所激。

    3.而此种句式的语境也由起初的无奈、愤懑、挖苦、嘲笑升级为焦虑、质疑、批评、讽谏,越来越多地切中时弊、击中社会软肋。

    4.故臣子之于君父,则有献可替否讽谏之文,知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义。

    5.古有“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佳话,齐威王采纳邹忌的讽谏,重赏那些给自己提意见的臣民,一时“门庭若市”,很快就善政声名远播,国力大为提升。

    6.是不是某些领导的行为出现偏差,离群众的需求太远,致使群众不得不出此下策,悬赏邀请市长坐公交车,对领导进行“讽谏”?此举诚足令为政者反躬自省。

    7.他自己是一枝香花,不是毒草,也像是汉朝时候善于讽谏的滑稽的东方朔,现在又被戴上‘帽子’送到北大荒来了。

    8.而刀口下的曹植却镇定自若,款款吟出短诗一首,不仅把自己喻作釜中之豆粒,而且把曹丕比作煮豆之豆萁,以此讽谏兄长。

    9.西周时大量的讽谏诗作,实际上是规劝统治者不要奢侈腐化的舆论监督。

    10.汉代的杂赋包括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赋,也包括箴言类的杂记作品以及描写日常动植物而无关讽谏的小赋。

    11.经济方面,他写过《关于中国经济首都的几点思考》、《加快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戏剧方面,他写过《尚长荣的创新感悟》、《中国戏剧的讽谏传统》等。

    12.他推崇诗人白居易,以契丹文翻译《白居易讽谏集》。

    13.早在奴隶制时期的周朝,天子和国君们尚能允许民间以诗讽谏,并派出官员观采民风以化民俗,调查施政以证得失利弊。

    14.他们可能也有讽谏,那也是劝百讽一、似贬实褒的劝导。

    15.李山介绍道,西汉时期,这首诗先是被解释为讽谏诗,又被当成爱情诗歌。

    16.其为诗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一变初唐浮靡诗风,或讽谏朝政,或感怀身世,落地作金石声。

    17.讽谏难回流下性,至今余恨锁西楼。

    18.侍中袁卓有意讽谏刘骏,极口称赞高祖刘裕勤俭有德,刘骏变色说:“一个种田的用这些东西已经算是过度了!”。

    19.中国传统文论中有所谓“变风变雅”“美刺”“讽喻”“讽谏”“不平则鸣”等等主张,就是在主张文学的反思和批判功能。

    20.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21.天祚帝文妃萧瑟瑟见国事当头,皇帝却畋游无忧,忠臣良将广遭疏斥,便做诗讽谏:“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宫侧目兮寂无声。

    “讽谏”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讽(諷)fěng ㄈㄥˇ不看着书本念,背书:~诵(抑扬顿挫地诵读)。~咏。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刺。~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

    详情

    基本字义● 谏(諫)jiàn ㄐㄧㄢˋ ◎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劝。进~。~阻。兵~。从~如流。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