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喻

拼音
fěng yù
注音
ㄈㄥˇ ㄩˋ

“讽喻”基本解释

解释

讽喻 fěngyù

(1) [advise;admonish]∶用委婉的言语劝说

(2) [parable;allegory]∶一种修辞手段,借说故事来表明事理

“讽喻”百科

百度百科

讽喻

  • 讽喻,一种修辞方法,带有讥讽风格的比喻;也是一种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方法,用比喻进行讽刺。常被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如诗词、对联、小说等,也常出现在日常生活用语中。
  • “讽喻”造句

    1.二世纪的诺斯替派使用希伯莱和基督宗教的作品,使用讽喻的方式去从它们那里散发出诺斯替的意义。

    2.他极有可能是通过该诗来讽喻皇帝,反映其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并对因革新而遭打击的官员表示深深的同情。

    3.以自然风景为主题,有时含有讽喻意义的作品.

    4.诗人通过古代月中折桂为登科之典,讽喻只有“假羽翰”。

    5.中国传统文论中有所谓“变风变雅”“美刺”“讽喻”“讽谏”“不平则鸣”等等主张,就是在主张文学的反思和批判功能。

    6.这是一首诗人林升用来谴责南宋朝廷在国家多难的时候,却在杭州过着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喻诗。

    7.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8.该诗的喜剧讽喻法是显而易见的。

    9.第一,传统的中国文化讲究“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比较注重批判、审美、教育、讽喻的功能,到现在,这些功能还是需要的。

    10.当然,结果是白居易的这些指陈时弊,鞭挞社会黑暗的谏章和讽喻诗,不仅触忤了权倖,同时也引起了最高统治者唐宪宗的不快。

    11.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时候,同样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陈垣“以史事讽喻今事”,援古证今,表达他的爱国思想。

    12.读诗可以培养想象力、增强观察力、提高合群性、学会讽喻、懂得孝敬父母、辅佐君王,而且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科学知识。

    13.后来人们根据这个笑话引申出"郑人买履"这句成语,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14.这首诗就画图生感,自然贴切,言简意深,从六朝的陈后主至隋文帝杨坚,诗人只是轻轻点笔,就达到了深刻的讽喻目的。

    15.这本书是对拉丁美洲历史的一种讽喻

    16.张文认为“元和体”应包括元白讽喻诗.

    “讽喻”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讽(諷)fěng ㄈㄥˇ不看着书本念,背书:~诵(抑扬顿挫地诵读)。~咏。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刺。~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

    详情

    基本字义● 喻yù ㄩˋ比方:比~。譬~。明白,了解:不言而~。家~户晓。说明,使人了解:晓~。~之以理。姓。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