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阴

拼音
fú yīn
注音
ㄈㄨˊ ㄧㄣ

“伏阴”基本解释

解释 1.盛夏中出现的寒气。谓气候反常。 2.旧时迷信,谓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后,灵魂即离体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为人禳灾除病。这种做法,称为"伏阴"。

“伏阴”百科

百度百科

伏阴

  • fú yīn
  • 伏阴(伏阴)
  • 1.盛夏中出现的寒气。谓气候反常。
  • 2.旧时迷信谓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后灵魂即离体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为人禳灾除病。这种做法称为"伏阴"。
  • 3.中医学术语。
  • 今见四时之病, 盛夏每多吐泻, 深冬偏见疮疹, 诸如此类, 岂非冬多内热, 夏多中寒乎? 总之, 夏有热证, 亦有寒证, 冬有实证, 亦有虚证, 虽从时从证, 贵乎因病制宜, 然夏月伏阴之义, 此实天人之同气, 疾病之玄机, 有必不可不察而忽之者也。——《夏月伏阴续论二十三》
  • “伏阴”造句

    1.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伏阴”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伏fú ㄈㄨˊ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低下去:此起彼~。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

    详情

    ● 阴 (陰) yīn ㄧㄣˉ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相对:~阳。一~一阳谓之道。~差阳错。~盛阳衰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