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尼

拼音
shā mí ní
注音
ㄕㄚ ㄇㄧˊ ㄋㄧˊ

“沙弥尼”基本解释

解释

  • 梵语音译的略称。初出家的女佛教徒。
  • “沙弥尼”百科

    百度百科

    沙弥尼

  • 龟兹语为 Samanen,未满二十岁出家的女子,受过沙弥十戒后,称为沙弥尼。出家男子称“沙弥”。
  • “沙弥尼”造句

    1.原本在印度佛教中,受沙弥十戒者为沙弥、沙弥尼,而后成年受具足戒方为比丘、比丘尼。

    2.小众班4年制本科,课程学佛行仪、二课合解、威仪门、沙弥尼律仪要略、式叉尼戒、佛遗教经、中国佛教史、净心诫观法、天台宗入门、梵呗。

    3.尼僧,是指专门从事佛教活动的出家女性,包括沙弥尼、式叉尼和比丘尼。

    “沙弥尼”分词解释

    ● 沙shā ㄕㄚˉ 非常细碎的石粒:~子。~石。风~。~尘。~砾(沙和碎石块)。~漠。~丘。~滩。~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

    详情

    ● 弥 (彌) mí ㄇㄧˊ 满,遍:~满。~月(①整一个月;②婴儿满月)。~望(满眼)。~天(满天,形容极大的)。 补,

    详情

    基本字义● 尼ní ㄋㄧˊ梵语“比丘尼”的简称,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姑。~庵。削发为~。古同“昵”,相近,亲近。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