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貉

拼音
hú mò
注音
ㄏㄨˊ ㄇㄛˋ

“狐貉”基本解释

1.亦作"狐狢"。
2.兽名。狐与貉。
3.指狐﹑貉的毛皮制成的皮衣。

“狐貉”百科

百度百科

狐貉

  • 亦作“狐狢”。狐貉皮袍的代称。......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列子·力命》:“衣其裋褐,有狐貉之温。”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袭狐貉之煖者,不忧至寒之凄沧。”南朝宋·谢惠连《雪赋》:“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
  • “狐貉”造句

    1.钟鼎之家,狐貉无所用之;细民无衣无褐,亦可卒岁。

    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狐貉”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狐hú ㄏㄨˊ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臭(腋

    详情

    基本字义● 貉hé ㄏㄜˊ ◎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其它字义● 貉háo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