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耗

拼音
huǒ hào
注音
ㄏㄨㄛˇ ㄏㄠˋ

“火耗”基本解释

1.指铸造钱币时金属的损耗。
2.元代于产金地征税时,往往多于应征数,以为铸币时的损耗。明清时指赋税正项之外加征的税额。

“火耗”百科

百度百科

火耗

  •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
  • “火耗”造句

    1.她知道这是火中取利,肖乐天所赚的每一分钱息,其实都是从火耗这个害民的虐政里抢过来的。

    2.他不抽烟,只把玩着五冬六夏从不离身的一把湘妃竹扇,沉吟良久才道:“火耗归公发养廉银,损了官员收项,士民一体当差纳粮,又损富益贫。

    3.宽和为政的康熙曾以为天下尽盛世,即便有些小瑕疵,亏空追回来,火耗厘清,取之于民再用之天下,他又能遥望那个千古一帝的目标。

    4.名目多到无法一一指出,总之是,什么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火耗,鼠耗,雀耗。

    “火耗”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火huǒ ㄏㄨㄛˇ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

    详情

    ● 耗 hào ㄏㄠˋ 减损,消费:~损。~费。~资。消~。 拖延:~时间。 音信,消息:噩~(人死的消息)。凶~。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