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骨

拼音
qū gàn gǔ
注音
ㄑㄩ ㄍㄢˋ ㄍㄨˇ

“躯干骨”基本解释

解释 由椎骨、肋骨和胸骨互相连接成可活动的脊柱和骨性胸廓。作用是支持头部,保护脊髓和胸腹腔内的内脏器官。-----------------国语辞典躯干骨qū gàn gǔㄑㄩ ㄍㄢˋ ㄍㄨˇ

  1. 构成躯干的支架,包括胸骨、脊柱、肋骨三部分。

“躯干骨”百科

百度百科

躯干骨

  • 躯干骨指,人体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共51块,借骨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
  • “躯干骨”造句

    1.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

    2.躯干骨骼骨折中,骨盆侧方压缩骨折尤为常见。

    “躯干骨”分词解释

    ● 躯 (軀) qū ㄑㄩˉ 身体:~干。~体。~壳。身~。为国捐~。 英语 body德语 (menschlich

    详情

    ● 干 (?-?乾) gān ㄍㄢˉ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

    详情

    ● 骨gǔ ㄍㄨˇ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ldqu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