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跄

拼音
qū qiàng
注音
ㄑㄩ ㄑㄧㄤˋ
“趋跄”基本解释

解释 1.形容步趋中节。古时朝拜晋谒须依一定的节奏和规则行步。亦指朝拜,进谒。 2.指入朝做官,出仕。 3.奔走侍奉。 4.奉承拍马;阿附。 5.疾行貌。 6.指音乐的板眼节奏。 -----------------国语辞典趋跄qū qiāngㄑㄩ ㄑㄧㄤ

  1. 快步走。《诗经.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 「尼姑见有客来,趋跄迎进拜茶。」

  2. 依附权势。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出》:「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 的秀才。」

“趋跄”造句

1.冯国璋代理为大总统时,荫昌方为总统府侍从武官长,雄冠佩剑,趋跄追随,奉其职惟谨。

2.宝冠动总生威容,趋跄左右来倾恭。

3.迩来士气少凌替,毋乃大官表师空趋跄

4.繁文末节治体无关,于有谓之事而加之意,先于无谓之事而省其烦,故拜跪趋跄必概行除免,而杰士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