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功

拼音
kǎo gōng
注音
ㄎㄠˇ ㄍㄨㄥ
“考功”基本解释

1.父之功业。
2.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
3.泛指考核工作成效。
4.官名。三国魏尚书有考功定课二曹,隋置考功郎,属吏部,掌官吏考课之事,历代因之,清末废。

“考功”造句

1.国子司业苏源明在叛军到来之后,也假装有病,没有接受安禄山所委任的官爵,李亨就提拔他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2.浙江嘉兴县一位进士花两万三千两银子,贿买得到吏部考功司主事的官职。

3.进士黄德温,曾任兵部武选司主事,后升吏部考功司主事。

4.唐调露二年,刘思立为考功员外郎,以进士试策灭裂,请帖经以观其学,试杂文以观其才。

5.中下等高考成绩的考生,志愿填报更考功夫,因为填得好,就算成绩上不了本科线,仍然有机会去读本科,前提就是不能轻视不能浪费上下两个批次的所有志愿。

6.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

7.于是如今的族长,也就是他爹决定改变策略,让很有读书天分的二房长子赵岩去考功名,他则学习经商,好养活着赵姓大族,然后培养读书种子来光耀门眉。

8.看书不为考功名,只为更多了解这个世界;练字不为当书法家,只为修身养性;弹琴也不为当音乐家,这是她的最大爱好;至于念佛经,是求一份心的安定。

9.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由宗子、家长以及田纲领、司货组成的宗族组织;创立“考功”、“会膳”制度,以增强宗族的凝聚力。

10.只不过,这个世界考功名的方式,和白一凡记忆中的科举考试截然不同,不考经史子集,不考诗词歌赋,不考策论时文,不考八股文章。

11.州上考功第,城自署其第曰: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

12.据新华网青岛报道,我国远洋科考功勋船“大洋一号”6月18日圆满完成中国大洋第34航次返回青岛,共历时215天,航程28125海里。

13.州当上考功第,城自署曰:抚字心劳,追科政拙,考下下。

14.且台阁临下,考功校否,众职之属,各有官长,旦夕相考,莫究于此;闾阎之议,以意裁处,而使匠宰失位,众人驱骇,欲风俗清静,其可得乎?天台县远,众所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