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味

拼音
là wèi
注音
ㄌㄚˋ ㄨㄟˋ
“辣味”基本解释

1.辛辣的味道。
2.比喻语言﹑文章尖锐泼辣的风格。

“辣味”造句

1.橱顶挂满了一串串的腊肠,还有一桶桶辣味苹果。

2.最后,记者往碗中倒入了少许的辣椒红,清水立即被染红,用筷子稍一搅拌,一碗闻起来香味十足,吃起来辣味呛人,看起来红油旺实的火锅汤就诞生了。

3.由于广州是个各地美食汇聚的城市,因此最近大竹先生又转攻“辣味”战场,爱上了四川菜和湖南菜。

4.应该用贵阳花溪区的糍粑辣椒,这样才能保证它的辣味和独特的香味。

5.如此既有“辣味”更有“党味”相互批评,令闻者如坐针毡、直冒冷汗。

6.我的生活不一般,漂泊在外很辛苦,一天到晚忙赚钱,酸甜苦辣味俱全,挺挺精神咬咬牙,一心一意把家安,争了光也提了气,亲戚朋友一起来欢聚。

7.印度咖喱是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而成;由于用料重,加上不以椰浆来减轻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味强,香味浓。

8.有些辣椒新鲜爽脆、辣味适中,有些辣椒麻辣灼人却又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9.我查了一下,辣木属乔木,树皮软木质;枝有明显的皮孔及叶痕,小枝有短柔毛,根有辛辣味

10.花椒树的辣味、奶山羊的膻气、马洛亚的臊味,混成恶浊的气味团膨胀在艳阳天下,毒害了半条街。

11.这种辣椒个不大,约摸二三厘米长,小巧玲珑,头尖如笔嘴,而且一律硬挺挺,直指天空,一直到老熟,也毫不疲软。它肉厚味辣,满足了全州人对辣味的强烈要求。

12.有的辣椒一咬就辣,有的是咽下去才觉辣,有的吃后满嘴都辣,有的辣前舌,有的辣喉咙,有的闻起来辣,吃起来更辣,还有在几米远的地方就辣味呛人。

13.一般来讲,广东菜比较清淡;上海菜很油腻;湖南菜很辛辣,味道浓而辣。

14.看看自己盘中的料理,微黄的暹罗黏米,蒸出道地的米香,橘色带绿的咖哩酱,扑鼻的辛辣味,适中地引出人的食欲,怎么看都是佳馐。

15.非洲人对有姜味和辣味的“天堂谷物”很喜爱,这使他们非常容易把开胃的辣椒吸纳到自己的食谱中。

16.天鹅绒般如丝的口感,使酒体不是过分厚重,甜度和少许的辛辣味得到完美的平衡.

17.也可先将花椒和辣椒炒香出味后,再冲入调好的火锅汤卤水中,以增香并辅助麻辣味

18.青椒炒红椒更是菜中极品,据传,唐代睦州女陈硕真,宋代的方腊起义时,军中必备辣味酱。

19.配以鸭血为制作主料,毛血旺的烹饪技巧以煮菜为主,口味属于麻辣味

20.奥巴马已经光顾过的餐馆还真不少:铺着白桌布的高档餐馆有伊奎若克斯、鲍比.凡牛排馆、B.斯密斯和乔其.布朗餐馆;街角小店有贝恩的“辣味碗”和“五汉”汉堡,还有炸鸡店。

21.香煎蒜茸大明虾,焗澳带,配土豆泥,混合沙拉,泰式辣味汁.

22.香辣的腊八粥为你暖身驱寒,辣粥的麻辣味为你驱走病魔,温馨的问候为你解除烦恼寂寞,深情的祝福使你吉祥美满幸福。祝你腊八节身体健康快乐如意!

23.大蒜含有强烈辛辣味的大蒜素,空腹食蒜,会对胃黏膜、肠壁造成强烈的刺激,引起胃肠痉挛、绞痛。

24.同时,他还感叹这次停留在贵州的时间太短,听说贵州很多食物都有辣椒,刚好他也是一个喜欢吃辣的人,他希望这次的贵州之行能够尽量品尝到辣味的贵州菜。

25.即使你完全能承受这种辣味或者增减它的辣味,这道色美味香的汤汁丰盛的荤菜在中央空调开启之前就能使你周身温暖起来。

26.用途:主要用作辣味食品、味调味品、便面调味料,酱菜,榨菜等.

27.这种肉肠放了红辣椒和别的辣味调料,通常是熏过的,非常美味。

28.整餐饭由最初的沙拉到收尾的甜品,还有中间穿插的酸辣汤,你会一直浸泡在辣味里无法自拔,吃得汗流浃背又停不了口。

29.目光落在雪碧不断冒出的气泡上,我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气水特有的辣味伴随着柠檬的甜香充斥着味蕾,还不错。

30.古巴橙是一种精致的辛辣甜甜花香调,是男性的辛辣味道噢。适合下午和傍晚使用。

31.片刻功夫,桌上的菜肴全被这群饕餮解决了,川菜本身就重辣味,更何况周治还特意加重口味,几个饕餮都被辣到张口吐舌,不过看神情却是极其欢愉。

32.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33.花椒的药用和苦养价位当今的食品调味和杰饪原料学中,花椒被列为辛辣味物质类,或者被列人香料、辛香料队伍之中。

34.此刻虽已日上三竿,但天色仍不见大亮,街面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连空气里都飘浮着刺鼻的麻辣味道。

35.这时候冲鼻的辛辣味又来了,催泪弹一颗接一颗打了过来,水炮车也把水撒去那些不肯解散的人们。

36.很多人知道,但可能更多人不知道,尽管东方国家普遍在语言文化中有辣味的存在,但是辣本身并不属于人类的这几种基本味觉。

37.另外,还可减轻食品中的某些重味,如降低咸味或辣味等。

38.举个例子吧,如果一个人始终都只吃重辣味的东西,那么到最后他的舌头肯定是感觉不到任何其他味道了。

39.以韭菜为例,因其内含有挥发性的硫化丙烯,因此具有辛辣味,有促进食欲的作用。

40.蒸馏油主要含有单萜、倍半萜烯类化合物,未见生姜特有的辣味成分。

41.蒜毫、青蒜,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道,以其柔嫩的蒜叶和叶鞘供食用。

42.粉蒸肉肉质松软,肥瘦皆有,略带的辣味可以遮住肉腻,钩馋着缪女的食欲。

43.蒜苗,又叫蒜苔、蒜毫、青蒜,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道,以其柔嫩的蒜叶和叶鞘供食用。

44.辣味呛得我直翻白眼,牙根直发麻,手指骨节痒,想揍他一顿。

45.据说味觉原本只有酸甜苦咸四味,所谓辣味,其实是热觉、痛觉和基本味觉的混合。

46.污水横溢,烟撩火熏,日不能开窗,夜不能入寐,70多户居民难以忍受,一位居民打趣道:油烟味辛辣味,味味刺鼻,吆喝声喧闹声,声声入耳。

47.SJ要了辣的牛杂堡,随安吃不来辣味,但是SJ硬夹了一块到她的盘子里,想做湖北的媳妇就必须能吃辣的,我家的菜比这辣多了。

48.以其麻辣味闻名于海外,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美誉。

49.一些人不习惯白酒的浓烈和红酒的酸涩口感,就在酒中搀兑雪碧等甜味碳酸饮料,以此来中和酒中的辣味或酸涩味。

50.我尝了它们的经典菜肴麻婆豆腐,用煎过的豆腐块、牛肉末以及辣味酱料制成。

51.大学饭堂最牛的鸡腿见过没?昨天踢球回去让同学帮忙去食堂打饭,打了一个鸡腿回来给我。咬一口,发现竟是辣味的,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整颗大姜。

52.已经到腊八,人人把她夸,说句心里话,你想不想她,色泽火辣辣,味道顶呱呱,闻了笑哈哈,吃了财发发,送了暖家家,她要到你家,幸福会跟她,要想家发达,马上喊一下:腊八节快乐啊。

53.真的不辣,味道是不错啦!但是不足以自称麻辣锅。

54.锅内加底油,加葱、姜、蒜米、泡椒煸炒出香辣味,再加料酒、醋、白糖、味精、沙丁鱼急火翻炒,盛入盘内即可。

55.极微量的乙醇即可形成辣味,甘油醛、乙缩醛和过量的糠醛、高级醇也会产生辣味

56.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有“辣味”但没变味,红了脸但没翻脸,敢开炮但没打横炮。

57.回到酒店,蹬着中式拖鞋,我们享受了丰盛的一餐:竹烤牦牛肉上还洒满了芝麻,辣味的蒸南瓜以及土豆配藏式面包。

58.辣味狗肉汤对于解除宿醉有奇效;而炸狗肉吃起来,味道、口感介于牛肉和棕色火鸡肉之间。

59.轻轻品上一口,充满黑醋栗、无花果和干酶子的香气中,有一丝轻微的辣味

60.香蒜酱色拉调味汁增加了一种刺激性的辛辣味道。

61.这么看来川菜全是麻辣味

62.大汗淋漓不叫苦,手持铲勺空中舞。佳肴美味有多种,顾客品尝赞无数。酸甜苦辣味道全,人生百味在其中。世界厨师日,感谢你们的辛劳,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幸福!

63.黑人的食物可谓五花八门:有辣味的秋葵汤,有豇豆,还有羽衣甘蓝叶。

64.青花椒香气浓郁,麻辣味持久,是不可多得的四川特色香辛料,主要用于火锅调料、烧菜、炒菜、炖菜、凉拌等佳肴的制作!

65.我慢慢能吃辣了。慢慢能从辣味里吃出其他味道了。所以跟地道重庆和四川的菜一比,觉得其他地方的辣味——比如上海许多川菜馆——辣得没内容,不婉转,不缭绕。张佳玮

66.清鲜醇浓,麻辣味厚,二者相配,相得益彰。

67.此外,乐新皇朝的龙抄手亦是招牌,手制拉面柔韧筋道,麻辣味十足的海蜇皮拌面能撩拨起夏天里最热火的姿态。

68.数九寒冬,辣菜自然成了暖身佳品。怎么吃辣才能过瘾不伤身?建议吃辣时,不妨配点甜、酸食物。甜能遮盖并干扰辣味,酸则可以中和碱性的辣椒素。

69.平时,身体各部位感受到的辣味,实际上是辣椒中的辣椒素刺激了三叉神经,由大脑分析得出的热觉与痛觉的混合物。

70.从小就给父亲逼着服食辛辣的七断七续膏提高功力,黏黏稠稠的,在舌上搅成一团,呛人的辣味霸道让旁边的仆妇都闻之掩鼻。

71.田间试验证明,本杂交种具有早熟、果大,辣味适中,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72.空气中飘辣味美华人辣椒酱厂呛到居民惹官司。

73.水源镇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出产的红辣椒品质优、色泽好、辣味足,是生产麻辣酱、豆瓣酱和火锅佐料的首选原料。

74.今天的烤生肉和炒辣味蟹都很好.

75.火候不够就有可能导致肉的腥味去不尽,而辣味渗得太深。

76.四川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美誉。一般香港人只知川菜以辣味为主,其实川菜以味多、味广、味原及味浓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著称。

77.我来过四川很多次,最喜欢四川菜,最中意麻辣味,昨天晚上还吃了火锅。

78.海边散落着一些简朴的餐馆,出售鲜美的辣味海蟹,海蟹是凯普的另一种著名特产。

79.行驶途中将鲜姜切片,装于小塑料袋内随身携带,乘坐交通工具时随时放于鼻孔下面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能预防晕车。

80.著名的辣味冬荫功配大虾和泰式宽河粉。

81.有一种想法是这样的,既然许多植物毒素都是辣的,辣味刺激会引发争斗或逃跑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