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治

拼音
lǐ zhì
注音
ㄌㄧˇ ㄓˋ
“礼治”基本解释

解释

礼治 lǐzhì

[the operation of government through social institutions; rule of the rites] 以礼仪制度和道德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这是先秦儒家的政治主张

“礼治”造句

1.做人要靠“二礼”治天下,“三法”定江山。所谓“二礼”是:彬彬有礼、讲话讲理;所谓“三法”是:想法、看法、做法。

2.从功绩角度看,礼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是蕴涵着道德伦理、和谐忠、想、政治民主等合理因素的社会治理方式。

3.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4.第二层基础是法治和礼治,基于新型的美德,职责与权利理论。

5.王运治学崇礼,治经与治礼结合在一起。

6.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因而造成礼崩乐坏,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

7.据介绍,比干是殷朝的政治家和德礼治国的先驱,他毕生爱国、爱民,被称为亘古忠臣。

8.认为:“以军礼同邦国”是西周、春秋军事法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实质是对邦国僭礼行为的军事惩罚、对夷狄干扰中原礼治秩序行为的讨伐。

9.周初制礼作乐,出于礼治文化的需要,对前代礼乐多所损益。

10.晏子的礼治思想在这部著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11.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12.古为燕赵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取“崇尚文礼,治国安邦”之寓意得名。

13.孔子希望通过“礼治”来使社会有序,寄希望于“仁人”“圣君”来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14.我们应该正确评价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的“礼治”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5.它表现在人的行为中,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中庸之道,表现在社会存在中,是礼治仁政的“群居和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