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辔

拼音
lǎn pèi
注音
ㄌㄢˇ ㄆㄟˋ
“揽辔”基本解释

解释 1.亦作"擥辔"。 2.挽住马缰。 3.《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擥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僥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汉书.袁盎传》作"?辔"。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辔"。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 4.见"揽辔澄清"。 -----------------国语辞典揽辔lǎn pèiㄌㄢˇ ㄆㄟˋ

  1. 控御马匹缰绳。《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晋.刘琨〈扶风歌〉:「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揽辔”造句

1.今所乘者则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死然。

2.台南一中校史室内还留有李升写的一副竹刻楹联“心存揽辔澄清志,腹满经纶济世才”。

3.这些人揽辔澄清、志在治国安邦的,也是大有人在。

4.现在要入京会试,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了,不禁有揽辔澄清之想,豪气如云,著述之类暂且放下了。

5.他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揽辔澄清气志。

6.经理上任即大展抱负,慨然有揽辔澄清之志。

7.此行揽辔澄清志,今日不挥闲涕泪。

8.在诗中,作者把国家与民众的灾难视同“己饥己溺”,澎湃着不可抑制的“急济心怀”,那种忧国忧民之情,揽辔澄清之志,跃然纸上。

9.令叔祖忠勇血性,素肯急人之急,况边防日警,宵旰忧勤,正臣子枕戈之日,即志士揽辔之秋。

10.前朝帝王将相的后裔纷纷脱颖而出,群雄逐鹿、揽辔中原、争霸民国,蒙尘的传奇慢慢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