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经

拼音
luó jīng
注音
ㄌㄨㄛˊ ㄐㄧㄥ
“锣经”基本解释

解释 “锣鼓经”的简称。戏曲打击乐的谱式。戏曲演出组合运用各种打击乐器(鼓、锣、钹、板等),配合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以增强演唱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准确性。不同音响节奏、组合结构,形成不同套数,如京剧的[急急风]、[四击头]等。现行记谱方法一般用代字表示各种乐器的音响,如“大”表示鼓,“仓”表示大锣等。

“锣经”造句

1.并将流传至今的乾牌子的锣经、曲调整理成乐谱,成为后人学习、传承的重要学术依据。

2.那时候京剧大多没有什么剧本,只有总讲和锣经,总讲就是一个戏曲的梗概,锣经就是场面,基本上所有的戏都是靠师傅口传心授,师傅怎么教徒弟怎么学。

3.上党梆子的锣经和京剧不一样,很特别。

4.这些表演和动作不仅与人物、剧情相契合,而且融进了京剧表演的节奏和锣经里,完全“京剧化”了,看不出一点斧凿的痕迹。

5.旧时有相当一部分京剧没有完善的文学脚本,只有总讲和锣经,教习方式是口传心授,使京剧的文学性相比传奇大打折扣。

6.高明的鼓师熟谙“锣经”,还能随机应变加以运用,方为高手。

7.开戏时,师父手敲枣木梆子,用嘴念锣经,让他上场。

8.在小戏班子里,他总是一人身兼数职,打板鼓,还要顺带敲锣经

9.但这些表演和动作不仅与人物、剧情相契合,而且溶进了京剧表演的节奏和锣经里,完全“京剧化”了,看不出一点斧凿的痕迹。

10.据了解,这批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文化课之外,专注于系统地学习歌仔戏表演、唱腔、念白、戏曲腿功、身段、把子、毯子功、视唱、乐理、锣经、曲牌等课程。

11.锣经的编排上,由于演员表演注重生活化的要求,强调更多的以音乐为主,打击乐为辅的编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