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事

拼音
sān shì
注音
ㄙㄢ ㄕˋ
“三事”基本解释

1.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正德﹑利用﹑厚生。
2.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倡德﹑和乱﹑终齐。
3.三种官职。
4.指三公。
5.三件。

“三事”造句

1.《重生之天龙前传》,讲述无涯子与天山童姥、李秋水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2.中国于此三事皆未能因时制宜,取长弃短,无惑乎日日言商务而商务愈不可问也。

3.第三,事实也指人们想用它们来论证或反驳某种东西的不容置辩的理论原理。

4.西门大人的名讳不能谈论,容貌不能谈论,跟陛下的二三事不能谈论,但难听的琵琶曲可以随便乱谈。我曾听到过这样的论调,贞武皇后一曲杀人无数,西门大人异曲同工,只是宰的是耳朵。周梦

5.当吏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6.“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

7.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事

8.嗣复援照古制,就辟雍养老,创设三老五更;三老知天地人三事,五更知五行更代,并不是有三人五人。

9.既登三事,望获毗辅之助,如何奄忽,天命不永!曾参临没,易箦以礼;晏婴尚俭,遣车降制。

10.比如《抓纲治国两三事》、《知识越多越反动吗》、《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等等题目,都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

11.1937年,上海发生“八一三事变”,十三师请战抗日。

12.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史称“八一三事变”,打响了淞沪会战的第一枪,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3.哽咽姜昆追忆李文华两三事:他永葆工人阶级本色。

14.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疯狂进攻上海,仅仅三个月,上海沦陷。

15.丙寅所上便宜三事,朕亲自览读,反复数周,心开目明,旷然发蒙。

16.其三,事后调解,成为“融化剂”。

17.三事合会风寒热聚,四百四病同时俱起。

18.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19.章太炎先生逝世后,鲁迅抱病写下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称其为“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20.蛇年的吉祥还在,马年的喜庆又来,古来礼多人不怪,吉利的祝福摆成排。祝你马年一而再,再而三,事事如意,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彩生活,八面玲珑,久盛不衰,十全十美,百年好合!

21.读书要求灵活运用,才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22.繁忙周一团团转,拼搏周二勤恳干,劳碌周三事不断,抓狂周四心更乱。周四难,周四难,黎明前,多黑暗;周末来临会有时,高挂自由笑开颜。我代表李白,为你周四加油!

23.当贺子珍准备从西安去上海时,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成了抗日的战场。

24.后人论及兴衰之道,下笔行云流水,列举的二三事,仿佛左右逢迎,头头是道,直可说得朱衣点头,奈何历史并不是证明,历史自有其中道理。

25.但倘若一定要问我青年应当向怎样的目标,那么,我只可以说出我为别人设计的话,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鲁迅

26.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