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仪

拼音
lǜ yí
注音
ㄌㄩˋ ㄧˊ
“律仪”基本解释

解释 1.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 2.法律和礼节。 -----------------国语辞典律仪lǜ yíㄌㄩˋ ㄧˊ

  1. 佛教的戒律和威仪。唐.李公佐《谢小娥传》:「爰自入道,衣无絮帛,斋无盐酪,非律仪禅理,口无所言。」

“律仪”造句

1.有人讲修行是修心,只要心好就行了,于是放浪形骸,无视律仪,这是“狂禅”的一种表现。

2.这一天一切僧众均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时设斋供三宝,功德最为殊胜。

3.当日一切僧众,均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时候设斋供僧,功德最为殊胜。

4.佛经中虽有念珠的经典和记载,但念珠不是佛教所创,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中亦无念珠,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5.16岁时受戒于苏州戒幢律寺,拜六净大和尚门下,后在戒幢律寺学习律仪功课。

6.小众班4年制本科,课程学佛行仪、二课合解、威仪门、沙弥尼律仪要略、式叉尼戒、佛遗教经、中国佛教史、净心诫观法、天台宗入门、梵呗。

7.然后,他主持兴建了唐招提寺,并开创了日本的律宗,使日本佛门之律仪严整,让本不太规范的日本佛教走到了正宗佛教的轨道上来。

8.唐肃宗至德二年,悟空二十九岁,于迦湿弥罗国受具足戒,研究根本律仪,并在各地流浪,遍访名寺名塔。

9.佛珠本不是佛教始创,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佛珠的记载。

10.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雪,自不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11.在译事之余,他还将日常重要的律仪教授给学徒,树立新范,学僧传习,遍于京洛,为人称叹。

12.沙门悟空,原为唐遣罽宾国中使张韬光部下左卫别将,出家后于迦湿弥罗受具足戒,并习律仪,学梵语,游礼诸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