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墓

拼音
lú mù
注音
ㄌㄨˊ ㄇㄨˋ
“庐墓”基本解释

解释 1.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2.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3.房舍和祖墓。 -----------------国语辞典庐墓lú mùㄌㄨˊ ㄇㄨˋ

  1. 结庐守葬。古人遇父母师长过世,为表示对他们的敬爱与哀思,乃在墓旁筑茅屋守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那蔡伯皆,汉时人,未做官时,父母双亡,庐墓致瑞,今府举他孝廉,何曾为做官不归?父母饿死?」

  2. 屋舍与坟墓。《后汉书.卷五三.申屠蟠传》:「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庐墓”造句

1.且说前大将军邓,自母丧还第后,与诸兄庐墓守制,还算勉尽孝思。

2.那个魂牵梦绕的母国啊,那个祖先庐墓所在之地,可总算是有一位正眼看咱们的大人了……

3.我偏偏要说火车声响巨大,恐怕惊动了先祖的庐墓

4.俟祔葬祖陵后,又饬营庐墓,即嘱法里等守护。

5.不过慈禧心中最大的疑虑还不是这些,而是那霸十万华人,这些放弃祖先庐墓的逃亡者怎么不死干净啊,居然还一代代的活了下来。

6.“溪口花草无恙,奉化庐墓依然”;“台澎金马,唇齿相依,遥望南天,希诸珍重”。

7.放弃祖宗庐墓,投身洋人你这是不孝。

8.且说前大将军邓,自母丧还第后,与诸兄庐墓守制,还算勉尽孝思。!

9.张万和一门三孝留下了事迹,也留下了古迹遗址,有孝感山、孝感里、芝泉亭、芝泉井、庐墓村、庐墓岭、庐墓桥等,是诸暨迄今保存最多的行孝痕迹。

10.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11.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